当前栏目:留学

疫情冲击下,中小企业如何“逆境求生”|问2020

2022-09-29 12:21:25    文/来自匿名的网友投稿

来源: 新京报网 1348

导读:本文是来自匿名的网友投稿,由编辑发布关于疫情冲击下,中小企业如何“逆境求生”|问2020的内容介绍

疫情下,中小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最严重冲击。政府出手纾困,出台了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下调增值税率、延缓缴企业社保费、免征国有房租、对电影等重点行业减税等纾困政策。

 

不少企业转型自救,快消企业将商品搬到直播间里线上售卖;餐饮企业登陆各大外卖平台,弥补堂食损失;服装制造企业改装生产线,生产口罩、防护服。

 

“政策搭救”“转型自救”,能否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疫情危机?中小企业还需要什么?还能做什么?


建议1:从税收方面支持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

 

全国政协委员、陕西省渭南市副市长高洁表示,税收政策差异化,税收负担不公平。用传统的“行业-纳税人-纳税对象”确定税目、税率,导致出现从事相同业务但因纳税主体不同产生税负不公平等问题,集中体现在增值税和进口关税两方面。

 

“以服务密集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型制造和生产、生活性服务业,区别于传统制造业需要购入大量原材料的行业特性,其行业特征导致其获取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较少,但增值税销项端却较为固定,易出现进项销项税额不匹配问题。”高洁说。

 

为此,高洁建议,锚定具体业务类型,突破以纳税人类型划分不同的税收政策,给予同类业务同等待遇的税收政策,实现税负公平,使符合国家鼓励目录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享受同等优惠政策。

 

鉴于我国服务型制造业务还处于探索初期阶段,缺少健全行业标准和统计体系,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还存在标准不统一或无参考标准的问题,高洁建议,加快制定我国服务型制造领域行业标准,同时与统计体系各项指标进行匹配,尽快消除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税收、层面的政策差异。

 

建议2: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户税费负担

 

围绕帮助企业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,各地各部门已推出8个方面共90项政策措施。

 

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,首先要把已出台政策用好、用足、用准。其中一些阶段性政策可以变成制度性举措,通过阶段性政策和制度性举措并举,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的税费负担。

 

他建议,接下来可以整合现有部分财政资金,并利用抗疫特别国债,设立中小企业紧急救助资金。中央财政给予地方一定补助,支持其发放消费券。此外,出台更有针对性的“减税、降费、减租”纾困措施。

 

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认为,政策发力点要“精准”。他认为,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精准的定制化方案。“各地疫情防控情况不同、产业结构不同、地方政府可动用的资源也不一样,仍然需要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办法。”

 

他特别指出,虽然全社会复工复产在持续推进,但复工不等于复产。“很多地方虽然复工了,但由于供应链受阻,拿不到订单,复工之后并不能开足马力复产,这样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关注。”

 

建议3:消费券发放要精准施策,不能“一刀切”

 

激活中小企业仍然要靠消费。短期要牵住“刺激消费”牛鼻子,成为疫情过后经济学界的基本共识。

 

刺激消费的效果如何传导到中小企业?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、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,只有启动消费,生产才能转起来,生产带动企业转起来,从而整个经济循环起来,也保住了就业。

 

张连起认为,中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着现金流压力和工资、房租等成本压力,因此必须要有营收,也就势必需要消费需求。

 

在刺激消费的手段上,张连起认为,发放消费券正在发挥作用。

 

据商务部初步统计,疫情发生以来,有28个省市、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,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人民币,这些措施取得明显效果。

 

张连起建议,各地消费券发放要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不能搞“一刀切”。“消费券不能‘撒胡椒面’,应主要用于线下实体消费,在具体类型和用途上可根据各地状况细化,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,并向受疫情冲击导致收入锐减的中低收入群体倾斜。”

 

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余淼杰还提醒,农村消费市场值得关注,比如广东省对农村购买家电进行补贴,在化解家电产业产能过剩的同时,促进消费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。

 

追访

酒吧老板:明年再图发展,今年只想活下去

 

近期,餐饮、娱乐等行业陆续复商复市。在哈尔滨,一家名为NOVA的酒吧自5月中旬50%恢复营业,不过“报复性消费”只持续了3天,酒吧老板东东告诉记者,这已经比他预想的要好了。

 

和多数企业一样,NOVA从过年开始歇业,受到哈尔滨后期疫情反复的影响,恢复营业的时间一再推迟,到再开张时已经过去了3个半月。

 

这期间,每月3万元的房租照交,员工工资按30%发放,合计每月2万元上下。粗略计算,疫情期间,NOVA酒吧仅房租、工资两项硬成本就赔掉了近17万元,还没有包括营收的损失。

 

NOVA酒吧是一家典型的中小微企业,开业仅仅两年,虽然甫一开业便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,但由于前期装修投入了大量成本,现金流和抗风险能力都较弱,疫情突然暴发让NOVA彻底陷入困境。

 

为自救,东东和他的合伙人进行了很多积极的尝试,比如提供鸡尾酒外卖等业务,但由于小酒吧的特殊属性和哈尔滨的地缘性问题,鸡尾酒外卖的效果并不理想。

 

对国家出台的系列纾困举措,东东有些了解,认为这些措施在前期发挥了一定作用,但现阶段他们更需要管理上的支持。

 

“其实对很多努力活下来的小微企业,除了贷款这类措施,也需要管理上的支持。比如,已经临近夏季,那么疫情过后,可不可以让我们在户外搭建一些座位,吸引更多客人到店;再或者利用政府资源,加大力度打造健康夜生活,有一些更实际、更见效的举措,核心还是要多获客,才能活下去。”东东说。

 

在分区域、分行业、分领域推进复商复市的过程中,东东也希望可以细化到企业的具体情况,有更具针对性的、类型化的管理。

 

东东介绍,他在哈尔滨还经营着另外两家酒吧,规模比NOVA小一些,由于疫情防控的限制,至今尚未恢复营业。“虽然是酒吧,但实际上经营内容与餐厅区别不大,和夜店一类的酒吧是完全不同的,但至今不能营业。”

 

他希望,对一些实际上具备复工条件的企业,政府管理部门可以依申请进行检查,合格后允许其正常营业,这是中小企业的诉求,也有来自市场的需求,“大家憋了这么久,也想有一个地方可以放松放松。”

 

现在,东东和他的合伙人正在考虑将酒吧营业执照改成餐饮执照,恢复营业后,更多地尝试向餐吧转型,提供更多餐食和更综合、更丰富的服务,扩大客户基群。

 

东东说,今年亏掉的补不回来,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也不过转瞬即逝。“我们只希望自己用心打造的店可以好好的,明年再图发展,今年只想活下去。”

 

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吴为

编辑 陈思 校对 李铭

本文地址:http://m.hebijiaoyu.com/liuxue/1017483.html

声明:本站原创/投稿文章由编辑发布,所有权归河北教育网移动端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;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河北教育网移动端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

8条评价

相关推荐

本站热点